在春秋时期,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,他的名字叫俞伯牙。
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,天赋极高,又很喜欢音乐,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。学习了三年,俞伯牙琴艺大有增进,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。但是俞伯牙却常常感到苦恼,因为在艺术上他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。
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,便对他说:“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,而且你学习得很好。至于音乐的感受力、悟性方面,我自己也没学好。我的
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,他琴艺高超,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。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,我带你去拜见他,跟他继续深造,你看好吗?”
俞伯牙闻听大喜,连声说好!
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,乘船往东海进发。
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,乘船往东海进发。
一天,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,成连对伯牙说:“你先在蓬莱山稍侯,我去接老师,马上就回来。” 说完,连成便划船离开了。
过了许多天,连成没回来,伯牙很伤心。他抬头望大海,大海波涛汹涌,回首望岛内,山林一片寂静,只有鸟儿在啼鸣,像在唱忧伤的歌。伯牙不禁触景生情,由感而发,仰天长叹,即兴弹了一首曲子。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。从这时起,俞伯牙的琴艺竟大长。其实,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。
俞伯牙身处孤岛,整日与海为伴,与树林飞鸟为伍,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,陶冶了心灵,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,并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。
俞伯牙身处孤岛,整日与海为伴,与树林飞鸟为伍,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,陶冶了心灵,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,并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。
后来,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,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。
有一年,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。八月十五那天,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。遇上了风浪,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。晚上,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,云开月出,景色十分迷人。
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,俞伯牙琴兴大发,拿出随身带来的琴,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。
他弹了一曲又一曲,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,猛然看到一个人 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。俞伯牙吃了一惊,手下用力,“啪” 的一声,琴弦被拨断了一根。
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,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:“先生,您不要疑心,我是个打柴的,回家晚了,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,觉得琴声绝妙,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。”
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,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,果然是个打柴的人。俞伯牙心想:一个打柴的樵夫,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?于是他就问:“你既然懂得琴声,那就请你说说看,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?”
听了俞伯牙的问话,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:“先生,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,只可惜,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,琴弦断了。”
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,俞伯牙不禁大喜,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。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,便说:“这是瑶琴,!相传是伏羲氏造的。” 接着,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。
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,俞伯牙不禁大喜,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。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,便说:“这是瑶琴,!相传是伏羲氏造的。” 接着,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。
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,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。
接着,伯牙即兴弹了一曲《高山》,子期赞叹道:“多么巍峨的高山啊!”
伯牙又弹了一曲《流水》,子期称赞到:“多么浩荡的江水啊!”
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,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,过去没人能听得懂,而眼前的这个樵夫,竟然听得明明白白。没想到,在这野岭之下,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。于是,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,便和他喝起酒来。俩人越谈越投机,相见恨晚,结拜为兄弟,并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。
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的第二年中秋,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,可是他等了等,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。于是,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,可是又过了好久,仍不见人来。
第二天,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,老人告诉他,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。临终前,他曾留下遗言,要把坟墓修在江边,到八月十五相会时,能听俞伯牙的琴声。
听了老人的话,俞伯牙万分悲痛。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,凄楚地弹起了古曲《高山流水》。弹罢,他挑断了琴弦,长叹了一声,然后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。
他悲伤地说:“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,这琴还弹给谁听呢?”
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!
从此,伯牙与琴绝缘,再也没有弹过琴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这是一段关于知音的故事。以现代的我们来看,也许有点难以想象那情怀吧;或更甚的是人们也许会觉得伯牙与子期是段断背之爱。然而,真的是如此吗?
人生在世,到底有多少个是真的能读懂你、看懂你的人啊?知音哪里找?知音人的存在是凤毛麟角般的稀有。记得多年前在漫画里读过这故事。当时觉得这故事意思很深,读不懂。经历了些岁月,开始明白其中的含义了。
知音,这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段缘分。
随缘 。惜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