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September 11, 2011

认同 。否定



认同,我们以自己所想的、认为的去诠释、解读我们生活上的一切,我们总想那是对的,应该要这样子,必须要这样的。然而,我们有自己所谓的认同,也一定存在他人的否定。当我们认知、认同的一切遭受他人的质疑否定时,我们都会难受。

比如一般现在的父母都认为成绩是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主要因素,因此花钱让孩子补习,并认为孩子就应该可以考得高分,但当孩子考得不如意时,父母就觉得气愤,花了钱却考得这么糟糕,应该要再增加补习次数,才能增加进度。然而,读书求取学问是应该考取高分的吗?应该与不应该是否这样来看呢?孩子的未来都是取决于他们的成绩,这样的认同方式,是对还是错呢? 

你与友人一同去你觉得不错的餐馆吃饭,然而那天大家饭后都说不好吃,价钱又贵,环境气氛也不好。。。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呢?多少还是有点失落的。若是大伙儿接下去还说要逛街,你也会觉得不好玩,因为之前的否定感。你失落因为觉得朋友们不认同你的想法。但事实上他们不认同的是你?还是那餐馆的食物呢?

再比如说你与情人出门,穿了件新买的衣服,你问他好看吗?他却说了觉得有点老气,你心里多少还是会受挫的,花了这么些钱打扮得美美的,他却说老气,难道他身边有新的对象了吗?一定是只小狐狸精吧?哪里认识的?怎么认识的?几时开始的?你就开始一大堆的胡思乱想了。接着去看电影,他觉得很好笑、很有趣,然而由于之前的情绪,你却觉得电影好无聊哦,浪费时间。结果,那天的约会气氛闹得很僵。其实,他并非说你老气而是衣服,他也没有外遇,是你的自我认为,结果影响了你的情绪以至当天的约会。

除了以上说的自我认同和否定外,很多时候我们也有希望得到他人认同的想法。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赏,往往我们都变得被动和软弱,因为害怕影响我们的形象、地位、前程等,所以我们努力的达到指定的“目标”。但我们真心想如此吗?未必吧。
 
例如某天老板向生病中的你有了无理的要求,既要一天内你完成刚开始的计划报告,又要跟进其他报告进展,平日据理力争的你却变得忍气吞声地去做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你希望得到他的赞赏、认同,让他觉得你是很有能力的,所以你尽量不与他反驳。其实,那任务本来就不是一天内能完成的,更何况让精神状况恍惚的你负责啊。

在某些朋友圈子里,有时候为了得到的他人对你认同,你也开始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,比如崇拜名牌,大房子,名车子,帅气的公子哥男友。。。家人有的,你也必须要有、要跟上。人家月入数万,你也必须如此。人家每年出国旅行,你也必须如此。人家多才多艺,你也不能输人,也学尽那些你喜欢的、不喜欢的,为的就是要树立一个能够得到大家认同的形象。可是,你真的想要这样的生活吗?

政治家为了得到支持,他们都这里那里的打好、疏通关系,向人民说尽好听的承诺,为的也是得到支持者的认同,好让他们可以上位。然而,他们真诚地想实践那些承诺吗?显然很多时候是欺骗的成分居多。当他们上位了就有好多的理由说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。等来选举来临了,他们又再献媚了,又是为了认同。

每个人的理念不尽相同,要有同样的认知是有点难的。他人说的、看的是他们的一种看法和做法,我们未必认同,他们也未必能了解我们、认同我们。因此,彼此的互相协调和我们自己的心理协调就很重要。真实的面对自己,当个真实的自己,放开心胸豁达的看待生命中的一切,生活就会好点。 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

今天去道场听了一个关于释迦牟尼佛(简称为释迦佛)的小故事,我觉得多少与认同感有点相似,分享之。

话说就在迦叶佛得道成佛的时,释迦佛还只是个普通人。某天,释迦佛的一个好朋友就很兴奋的告知他说智者(佛)出现,迦叶佛已经得道了,应该去那里听法学佛。但,当时的释迦佛却不相信一个普通人能如此容易的得道成佛,认为那一定是欺骗人的。无论好友邀请了多少次一起去听法,他就是不去。。。

一天,他的好朋友又要去听法了。这次他不再告诉释迦佛是去听法,而是直接揪着释迦佛的头发1 和腰带,把他拉往听迦叶佛那里去。途上,释迦佛就在想了,平常时候彬彬有礼的好友竟然这样拉着他的头发,就是要去听迦叶佛的弘法,看来迦叶佛必定是真的得道成智者了。然而,当释迦佛到达法会现场,他却对迦叶佛说出了迦叶佛只花了六天边得道成佛了,那是不可能的,若是他自己真的要得道成佛至少也是六年的时间,那才是真正的成佛。。。

因为这句话的因果,释迦佛确实在得道之前,他经历了六年苦行的生活。当他结束了六年的苦行生活,才开悟得道成佛。释迦佛那六年的苦行生活,这是应验了他当时候对迦叶佛所说的话。这是他认为要得道成佛必须有六年才能开悟。

一个心念,一个想法,就能让我们升起认定、认同的心,一旦被否定了,我们便会极力反驳,为的是捍卫我们觉得对的“事实”。然而,真相到底是怎么样,更多时候我们都未必了解。道场的师傅说现今的人们多爱信口开河的胡话乱说,其实说话也多少是带有因果存在的,所以还是三思而行,三思而言吧。


愿大家能够远离执我之心,生活愉快。(-_-)

1. 当时的人们多是蓄长发的,因为他们认为头发是很重要的身体一部份,从不轻易减头发是为了尊敬头发。所以,当释迦佛的好友揪其头发时,那是很不敬的做法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